奢侈品代工業進退兩難
2013-5-31
一邊是奢侈品的“奢華”,另一邊是奢侈品代工的“羞澀”,兩者是聯系緊密而又遙遠的“伙伴”,也是真實存在的兩個利益極端。
代工利潤不及品牌商利潤10%
“說我們是代工奴隸,這話一點都不夸張,經常為了一丁點的訂單和微薄的利潤陷入被動的局面。供我們選擇的道路只有兩條:要么做,勉強維持;要么不做,慢慢‘死掉’。”廣西省一家做高級絲綢被褥的工廠負責人鄧軍(化名)直截了當地告訴本報記者。
在鄧軍看來,品牌商不僅是他們的“衣食父母”,更是他們的“掌舵人”。即便如此,鄧軍還是擔心未來的某一天自己的廠子經營不下去。“明知道利潤少,可是我仍然去接單,因為要保證廠子的正常運轉,更重要的還是去維護和客戶的關系,只有和客戶關系搞好了才會有下次的訂單。”
“其實我們的利潤能有品牌商利潤的十分之一就不錯了。原材料、尺碼款式、顏色樣式等都由品牌商提供,我們只負責加工。人家的品牌值錢,而我們賣力氣的就不值錢了。”鄧軍告訴記者,一條高級蠶絲絨被的市場價格可以高達上千元,但出廠價僅為百十元,除去中間貿易商的利潤,扣掉運輸成本和稅負,品牌商能占到整條利潤鏈的60%以上。
“現在原材料上漲、人工工資上漲、水電廠房費用等等都在上漲,讓我們感到越來越吃力了。”更讓鄧軍無奈的是,品牌商只要求交單的時間和產品的質量,“交單時間不能拖延,產品質量必須件件達到要求,如達不到要求,品牌商會要求退貨或者其它賠償,我們真的得罪不起。”
沒有品牌就不能翻身
“只有做品牌才能翻身,只做代工,永遠被別人踩在腳下。”鄧軍告訴記者,“有錢人買奢侈品看的就是牌子,認準了牌子就認準了產品質量。這幾年國外奢侈品牌商在中國擴張速度如此快,就是看準了這一點。只有掌握住消費者的心理,才能做好經營。”
全球知名品牌的價值都在接連上漲,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的經濟是建立在品牌之上,而非建立在商品之上。對于代工企業而言,怎樣去學習品牌創作和掌握品牌運作顯得尤為重要。
鄧軍表示,要樹立自己的品牌并不容易。“必須打通產業鏈的所有環節。養蠶要有蠶和廠房,織蠶絲要有機器和廠房,織成布也需要機器和廠房,每個環節都要有人工,需要有強大的資金支持,還有銷售環節和樹立品牌。”
而延伸產業鏈對于代工企業來說,意味著企業要涉足新的領域,資金、技術、時間等等都必須面對,這是對企業真正的巨大考驗。
代工業陷入困境
一面被迫當代工“奴隸”,一面擔心面臨出局的危險,代工廠的尷尬處境絕非危言聳聽。
改變“埋頭苦干、擔驚受怕”的低端運作模式,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是代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現在某些品牌商對代工廠環境、規模、區域以及產品等的要求越來越苛刻,特別是隨著低勞動力成本等優勢弱化,中國正面臨失去廉價勞動力的現實,未來會有不少中國代工廠或難逃被炒魷魚的厄運。”鄧軍說。
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粵商研究中心主任、廣州市商貿流通現代化重點研究基地主任王先慶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多種綜合成本的上升,國內奢侈品代工企業的地位岌岌可危,代工企業被倒逼著轉移出中國或在海外設廠的趨勢呈現出日益加劇的態勢。
“這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對我國就業形勢造成一定的挑戰。而要將奢侈品留在中國,不光要能留住外來品牌,還要發展奢侈品代工自有品牌,這才是根本出路。然而,我國奢侈品代工企業持有自有品牌從企業實力和市場環境而言,尚未成氣候,更不用談發展。”王先慶說。
業內人士認為,除了企業自身努力之外,代工企業的出路還需政府和國家政策的支持,要想擺脫品牌商的主宰,代工企業應與政府緊密聯合,加快自有品牌影響力的建設步伐。
代工利潤不及品牌商利潤10%
“說我們是代工奴隸,這話一點都不夸張,經常為了一丁點的訂單和微薄的利潤陷入被動的局面。供我們選擇的道路只有兩條:要么做,勉強維持;要么不做,慢慢‘死掉’。”廣西省一家做高級絲綢被褥的工廠負責人鄧軍(化名)直截了當地告訴本報記者。
在鄧軍看來,品牌商不僅是他們的“衣食父母”,更是他們的“掌舵人”。即便如此,鄧軍還是擔心未來的某一天自己的廠子經營不下去。“明知道利潤少,可是我仍然去接單,因為要保證廠子的正常運轉,更重要的還是去維護和客戶的關系,只有和客戶關系搞好了才會有下次的訂單。”
“其實我們的利潤能有品牌商利潤的十分之一就不錯了。原材料、尺碼款式、顏色樣式等都由品牌商提供,我們只負責加工。人家的品牌值錢,而我們賣力氣的就不值錢了。”鄧軍告訴記者,一條高級蠶絲絨被的市場價格可以高達上千元,但出廠價僅為百十元,除去中間貿易商的利潤,扣掉運輸成本和稅負,品牌商能占到整條利潤鏈的60%以上。
“現在原材料上漲、人工工資上漲、水電廠房費用等等都在上漲,讓我們感到越來越吃力了。”更讓鄧軍無奈的是,品牌商只要求交單的時間和產品的質量,“交單時間不能拖延,產品質量必須件件達到要求,如達不到要求,品牌商會要求退貨或者其它賠償,我們真的得罪不起。”
沒有品牌就不能翻身
“只有做品牌才能翻身,只做代工,永遠被別人踩在腳下。”鄧軍告訴記者,“有錢人買奢侈品看的就是牌子,認準了牌子就認準了產品質量。這幾年國外奢侈品牌商在中國擴張速度如此快,就是看準了這一點。只有掌握住消費者的心理,才能做好經營。”
全球知名品牌的價值都在接連上漲,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的經濟是建立在品牌之上,而非建立在商品之上。對于代工企業而言,怎樣去學習品牌創作和掌握品牌運作顯得尤為重要。
鄧軍表示,要樹立自己的品牌并不容易。“必須打通產業鏈的所有環節。養蠶要有蠶和廠房,織蠶絲要有機器和廠房,織成布也需要機器和廠房,每個環節都要有人工,需要有強大的資金支持,還有銷售環節和樹立品牌。”
而延伸產業鏈對于代工企業來說,意味著企業要涉足新的領域,資金、技術、時間等等都必須面對,這是對企業真正的巨大考驗。
代工業陷入困境
一面被迫當代工“奴隸”,一面擔心面臨出局的危險,代工廠的尷尬處境絕非危言聳聽。
改變“埋頭苦干、擔驚受怕”的低端運作模式,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是代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現在某些品牌商對代工廠環境、規模、區域以及產品等的要求越來越苛刻,特別是隨著低勞動力成本等優勢弱化,中國正面臨失去廉價勞動力的現實,未來會有不少中國代工廠或難逃被炒魷魚的厄運。”鄧軍說。
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粵商研究中心主任、廣州市商貿流通現代化重點研究基地主任王先慶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多種綜合成本的上升,國內奢侈品代工企業的地位岌岌可危,代工企業被倒逼著轉移出中國或在海外設廠的趨勢呈現出日益加劇的態勢。
“這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對我國就業形勢造成一定的挑戰。而要將奢侈品留在中國,不光要能留住外來品牌,還要發展奢侈品代工自有品牌,這才是根本出路。然而,我國奢侈品代工企業持有自有品牌從企業實力和市場環境而言,尚未成氣候,更不用談發展。”王先慶說。
業內人士認為,除了企業自身努力之外,代工企業的出路還需政府和國家政策的支持,要想擺脫品牌商的主宰,代工企業應與政府緊密聯合,加快自有品牌影響力的建設步伐。
掃一掃,轉到手機閱讀:
回復 252344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sheng)夏伊始萬物(wu)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fu)裝供應鏈博覽(lan)會將(jiang)于(yu)7月1-3日(ri)在(zai)寧波國際會展中心(xin)盛(sheng)大開展為華(hua)東地區(qu)紡織服(fu)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guo)(guo)紡(fang)織工業(ye)聯合(he)會指導、《紡(fang)織服裝(zhuang)周刊(kan)》雜志社主辦的中國(guo)(guo)紡(fang)織服裝(zhuang)年度精(jing)銳榜(bang)發布儀式(shi)暨2021行業(ye)精(jing)英論壇(tan)上,河北瑞(rui)...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qi),家(jia)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jia)紡展組委會(hui)一(yi)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jia)紡協會(hui)一(yi)起,對企業展開(kai)問卷調查(cha)活(huo)...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dian)里坐等顧客上門(men)?還在發愁(chou)庫存壓力?沒有(you)優質一手貨源?有(you)了店(dian)聯(lian)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dian)聯(lian)盟是什么?店(dian)聯(lian)盟擁有(you)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qing)紡城傳統市(shi)場家紡市(shi)場成交局(ju)部(bu)活(huo)躍,滌綸長絲類裝飾(shi)面料掛樣品種(zhong)增加,現(xian)貨上(shang)市(shi)場量局(ju)部(bu)性有所增加,但部(bu)分中小經營...